引言
合同是约束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规章制度”,是保证高校参与各项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合同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而是一个动态、全过程、系统性的管理过程。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高校规避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维护学校和国家的利益。
然而,由于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缺乏有效认识、导致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高校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和规范,以期为提高合同管理工作效能提供借鉴。
一、合同签订不规范
1、合同约定条款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案例一:合同中履约保证金条款不符合国家规定。某高校在采购A货物的购销合同中约定“签订合同后乙方提供合同全额发票并向甲方缴纳合同金额80%作为履约保证金… … ”,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58号)“第四十八条采购文件要求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提交履约保证金的… …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10%”的规定。
案例二:合同中约定的质保期低于国家规定。某高校防水维修项目合同中约定“质保期:二年,质保金同步”。不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第四十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 ”的规定。
审计建议:
学校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合同,管理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规范合同签订的内容。
2、实际签订合同条款与招投标文件不符
案例一:某高校科研楼施工项目招标文件中合同补充条款约定“总承包人对发包人发包的专业工程管理和协调提供配合服务费为发包人发包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的1.5%”,但在正式合同中约定“总承包人对发包人发包的专业工程管理和协调提供配合服务费为发包人法包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的3%”。
案例二:某高校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对新生寝室备品进行采购,成交供应商XX公司在投标文件注明质保期为4年,签订的《购销合同》中质保期限为2年,合同约定的质保期比供应商投标文件承诺期限少2年。
审计建议:
学校应严格合同审查管理,确保合同内容与招标结果一致。
3、合同签署不规范
案例一:合同签订时间晚于实际工作服务时间。如某高校《保安服务补充合同》服务期限为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合同签订日期为2019年3月。
案例二:采用二级单位部门章对外签署合同。如某高校与某公司签订材料购销合同,加盖部门公章,未经学校审批,未盖学校合同专用章或公章。
案例三:合同要素不全。如某高校与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采购合同,合同无签署日期。
审计建议:
学校应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避免出现合同倒签,严格规范合同文本和用章管理,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二、合同履行不规范
1、未按合同约定时间收款
案例一:某高校2019年3月与合作方签订《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约定“五、合作经费付款方式。......第二期款,在本合同开始执行起12个月内到款......”,第二期款100万元未按合同约定在2020年3月内到款,实际收款时间是2021年9月。
案例二:某高校2020年6月与某公司签订货物采购合同,约定履约保证金6万余元,签订后30日内支付,而实际到账日期为2020年12月。
审计建议:
学校应加强合同履行监督管理,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
2、合同未执行且未办理解除手续
案例:某高校2020年5月与施工方签订《工程合同》,后因工程内容调整,学校与原施工单位又签订新《工程合同》,但未执行的原合同未解除。
审计建议:
学校应加强合同履行监督管理,及时履行合同补充、变更或解除等相关程序。
三、合同管理不到位
1、合同履行监督检查不到位
案例:某高校与某公司签订协议,学校无偿提供建设区域,该公司自行建设安装以智能快递物流收发为主的综合服务设施,合同有效期十年。在未经学校批准的情况下,该公司将一部分场地转租给第三方用于经营文具店,同时,自行安装自动售货机。
审计建议:
学校应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制止合同履约方擅自变更合同的行为,有效维护学校权益。
2、未严格执行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
案例:截至2020年3月,某高校合同管理系统共有近3000条合同记录,但系统里“合同履约”板块中仅有35条记录,未能及时更新合同履约情况,部分合同履行情况无法得到有效监控。2019年和2020年,学校未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汇总并分析评估。
审计建议:
学校应加强合同全过程管理,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审查和评估,降低项目履约风险。
警示小结
通过以上警示案例,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对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流程,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合同纠纷等给学校造成风险和损失,规范经济行为,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转载自新南交通大学审计处)